名称由来
十堰历史悠久,过去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在当地的白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10个小水库,分别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后来历尽变迁,堰就成了地名。
十堰早起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一个区。实际上“十堰”这个地名早就有了,是个村庄名,在现今火车站附近,后来推而广之,泛指整个市区。
十堰早起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一个区。实际上“十堰”这个地名早就有了,是个村庄名,在现今火车站附近,后来推而广之,泛指整个市区。
旅游文化
十堰市是一个山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是山岳风景旅游胜地。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经济文化
2020年,十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793.2亿元,比上年下降6.8%;第三产业增加值931.6亿元,比上年下降3.9%。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结果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实施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84.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957.1亿元,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8.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232元,比上年增长7.3%。
2019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1元,比上年增长9.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77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8元,比上年增长10.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95,比上年缩小0.04。
2019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02元,比上年增长9.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42元,增长10.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41元,增长13.8%。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9.8%,农村为36.8%。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结果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实施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84.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957.1亿元,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8.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232元,比上年增长7.3%。
2019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1元,比上年增长9.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77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8元,比上年增长10.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95,比上年缩小0.04。
2019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02元,比上年增长9.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42元,增长10.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41元,增长13.8%。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9.8%,农村为36.8%。